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a、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b、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c、.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a、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b、幼儿自主购买。 c、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