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详案《出海》
设计意图 诗歌《出海》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诗歌中的重叠量词使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创编。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孩子们初次接触诗歌被诗歌中描述的优美意境深深的感染,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很快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活动结束后与孩子交流:“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呢?”这一话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这也与孩子对大海的已有经验较丰富,孩子们讨论起来滔滔不绝,于是引发了活动2仿编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幼儿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从而仿照诗歌的句式结构表达自己的理解,以此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1 诗歌欣赏:出海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中描绘大海美好的意境。 2.理解、欣赏诗歌内容,感受诗歌句式结构的特点。 3.学习有情趣的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出海》、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浪声,激发幼儿出海的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上有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出海,到大海上去看一看? 师:出海观光我们应该坐什么去呢? 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划着小船去,可以坐飞机去看海,可以坐大轮船去。那我们就坐大船去。 (二)创设出海情境,感受理解诗歌的意境 师:呜……我们的轮船出发了。 ——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大海和天空是什么颜色? ——孩子们看,海上掀起了大浪,大浪翻滚起来像什么? ——看!天上有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白云是什么形状的? ——这是什么?有多少海鸥?许多只海鸥我们可以说一只只的海鸥在大海上飞翔。 ——小朋友看,远处是什么?为什么帆船这么小?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出海我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四)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再次欣赏,跟念诗歌。 2.和着抒情的音乐进行朗诵。 3.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诗歌。 4.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活动延伸 1.将诗歌内容的相关图片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巩固理解诗歌。 2.亲子互动——“生活中的量词大搜寻”。 2.仿编诗歌。师: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呢? 活动2 仿编活动:出海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到仿编诗歌活动中,体验仿编的快乐与成功。 2.通过出海观光,连接已有对海的经验进行拓展想象。 3.仿照诗歌的句式特点“××一××”,仿编出自己的诗歌段落。 活动准备 出海观光视频课件、图片、诗歌仿编板 活动重点 运用重叠量词,根据诗歌句式“××一××”进行仿编。 活动难点 量词和事物匹配的正确表述。 活动过程 (一)回顾诗歌,调动幼儿对大海的原有经验 1.组织幼儿朗诵,引发幼儿对诗歌的回忆。 2.教师提问:小朋友,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 (仿编活动是文学作品学习中前三个活动层次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活动开始,组织幼儿朗诵,为了引发幼儿的回忆。提问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拓展想象。) (二)创设“出海”情境,拓宽幼儿思路为仿编做铺垫 1.带领幼儿欣赏海上风光,教师适时进行解说。 2.刚才出海你看到了什么? (本环节利用动态视频——《海上风光》给予幼儿视觉的刺激,视频中有海上的沿途风景,有海岛上的景色,一座座高楼,一块快礁石……形象而又具体,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再次激发幼儿想象,为仿编诗歌做好铺垫。) (三)师幼讨论,引发幼儿对诗歌仿编的兴趣,并初步练习仿编 1. 幼儿尝试仿编。 提问:“小朋友可不可以把看到的东西编到诗歌里面?谁来试试看?” 2.师幼讨论诗歌句式的特点。 3.师幼共同仿编诗歌。 (本环节利用尝试教学法的原则,尝试在前,指导在后,先让幼儿尝试仿编,然后师幼共同讨论,帮助幼儿进行比较、分析、概括诗歌句式的特点,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创造仿编。) (四)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1.幼儿合作仿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把海上的美景拍成了一张张的照片,下面我们分组来编诗歌,(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每人挑选一张最喜欢的照片,看看上面有什么,然后学着诗歌里的语言把它编一编,然后粘贴到诗歌框里面。一会比比看哪一组小朋友编得最有创意。 2.每组幼儿逐一展示。 (五)回归生活,再次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 1.脱离图片,继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仿编 师:今天我们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又看到了?请把你看到的来编一编。 2.教师小结:出海可以编成优美的诗歌,那么我们在逛公园、逛超市、出去游玩的时候都可以把它来编一编。 活动延伸 1.绘画仿编:大海上还有些什么?请小朋友通过网络、书籍或亲身体验,探索大海上的景物,以绘画的形式画下来,然后编成诗歌。 2.拓展思维,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变换新的诗歌结构。如: 《游玩》 游玩坐汽车, 来到游乐园, 气球一个个, 木马一匹匹, 小船一艘艘, 蚂蚁一点点。 附诗歌: 《出海》 出海坐大船, 海蓝天也蓝, 浪花一朵朵, 白云一片片, 海鸟一只只, 帆船一点点。 活动反思 活动1 一、置身于情境,快乐中学习 每一首诗歌犹如一幅迷人的画卷,幼儿在学习欣赏诗歌时,只有理解诗歌每一个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欣赏诗歌所要表达的美好意境和主题从而产生共鸣。本次活动,我根据诗歌的主题内容,结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我创设了“出海”的情境,情境中创设具体直观的形象情境——从船开始起航鸣笛到在大海上的动态视频,营造出了仿真、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了诗歌内容,孩子们在此环节非常的投入。 二、配乐欣赏,唤醒孩子的耳朵 中班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幼儿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在幼儿“出海”回来之后,教师进行了配乐朗诵,此环节让孩子闭上眼睛身心放松的倾听,孩子们个个享受着欣赏的快乐,非常陶醉。这也为后面幼儿有情趣的朗诵诗歌做好了铺垫。 三、倾听中感受,吟诵中体会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安排了分组朗诵诗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在倾听别人的朗诵时,去再次感受,在吟诵的时候加上动作、表情,和着抒情的音乐,引导幼儿去体会诗歌意境的优美,使得幼儿的情感得以升华。 有待改进之处: 1.在活动中给幼儿自主想象的空间还是不太够。 2.给幼儿创设的同伴交的交流机会较少。 活动2 一、活动目标的反思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1.喜欢参与到仿编诗歌活动中,体验仿编的快乐与成功。2.通过出海观光,连接已有对海的经验进行拓展想象。3.仿照诗歌的句式特点“××一××”,仿编出自己的诗歌段落,即是重点也是难点。目标中主要包含想象和仿编两种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孩子初次进行整句的仿编活动,所以将“体验仿编的快乐与成功”的目标放在了首位。 二、活动过程的反思 本活动我主要安排了五大环节,接下来我具体谈谈每个环节是怎样开展的。 一、回顾诗歌,调动幼儿对大海的原有经验 仿编活动是文学作品学习中前三个活动层次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活动开始,组织幼儿朗诵时引发幼儿对诗歌的回忆,教师提问:小朋友,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此环节孩子们滔滔不绝,对幼儿对大海的已有经验进行了充分的调动和掌握,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创设“出海”情境,拓宽幼儿思路为仿编做铺垫 本环节我利用动态视频——《海上风光》,让幼儿置身在大海上,给予幼儿视听的刺激,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视频中有海上的沿途风景,有海岛上的景色,一座座高楼,一块快礁石……形象而又具体,为幼儿仿编诗歌做了铺垫。 三、师幼讨论,引起幼儿对诗歌仿编的兴趣,并初步练习仿编 利用尝试教学法,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教师通过提问“小朋友可不可以把看到的东西编到诗歌里面?谁来试试看?”引起幼儿对诗歌仿编的兴趣。然后师幼共同讨论帮助幼儿进行比较、分析、概括诗歌的特点,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创造仿编。 四、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分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设置奖项,让幼儿充分体验创编的成功与快乐。 五、回归生活,再次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 最后落实到幼儿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引导幼儿扩展想象,将文学作品的间接经验与幼儿直接的生活经验单双向迁移,继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仿编,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