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春天》
一、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进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发展幼儿观察点数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课件 2.图形卡片若干 三、活动重点: 幼儿能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四、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数的守恒。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引导幼儿感知春天的特征,复习10以内的点数。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谁知道春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看上面有什么?它们的数量是几? (二)、播放课件,启发幼儿观察感知10以内物品的数量及守恒。 1、排除物体大小的干扰,正确感知数的守恒。 师:春姑娘还带来了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示课件(花)什么花?(桃花) 师:请小朋友观察这两排桃花,有哪些不同?(大、小) 大桃花有几朵?小桃花有几朵?是不是一样多?都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小结:"尽管他们大小不同,但数量相同,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2、排除物体排列方式的干扰,正确感知数的守恒。 师: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变暖和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出示课件,飞来几只小燕子?(数完后,出示数字10)它们排着什么队形飞来的? 师:(一横排)小燕子飞呀飞呀,飞成什么队形了?(半圆形)数一数,小燕子的数量变了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队形变了,但数量没变,出示数字10),小燕子继续飞呀飞呀,又飞成什么图形?(三角形),提问内容形式同上。 教师小结:尽管它们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但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 (三)、玩一玩,做一做:进一步体验10以内物品数量的守恒。 1、游戏:小燕子变队形,体验物体的数量与物体排列方式无关。 师:你们想不想玩小燕子变队形的游戏?幼儿分两组玩小燕子变变变的游戏。大家边说儿歌,幼儿边变队形,形式无论怎样变,幼儿人数始终不变。 2、拼摆图形卡片,体验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排列方式无关。 师:刚才小朋友变队形变得真好,春姑娘为小朋友带来的好玩的礼物,你们看是什么?(图形卡片) 师:小朋友都会用图形卡片拼摆好看的图案,老师把小朋友分四组,每组卡片都不一样,看看哪组的小朋友拼摆的图案最漂亮(注:每位幼儿最多用10张卡片)。完成之后,幼儿欣赏每组的作品,猜一猜是什么图案?用的图形卡片的数量是多少?寻找数量相同,但是图案不同的图形。 教师小结:"尽管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图形卡片的数量不变。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跟上我的节奏。接下来我出示了事先准备的小圆点,让幼儿玩击鼓游戏,幼儿也基本上都能击正确。并且,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见得幼儿对看图片数圆点还是感兴趣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