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节日教案《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二月二是“龙抬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通过节日相关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笔、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幼儿谈话: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过龙?(龙灯、龙船、龙袍、龙旗、商标、北京的五彩琉璃“九龙壁”等等。) 2.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龙的图案,让幼儿观察:龙是什么样子的?(龙的形象: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可以这样理解,龙的身体各部分是许多种动物的一部分拼凑成的,它集各种动物有力、优美的特点于一身。这说明龙是古人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 二、初步了解节日谷 你们知道吗?在农历二月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为小朋友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含义。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农民伯伯也在这时开始下地耕种,有了春耕才有秋天的收获!而在中国神话中,龙掌管着降雨。因为春天雨水少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二月二这个祈雨仪式显得特别重要,农民们开始春耕,此时的土地很需要雨水浇灌。因此农民们会祭拜龙神,以求多多降雨,保佑接下来一年吉祥丰收。 所以“龙抬头”又叫做春耕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你可能会听到第一声春雷,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三、人情风俗 1、理发 二月二各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最着名的说法是: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在这天,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 过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在娘家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轻松而愉快。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北方大多数地区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延续至今。 3、吃“龙须” 细细长长的面条像是龙的胡须,人们在二月二这天吃面条又叫吃“龙须”。 4、吃“龙鳞” 一个比手掌还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因此大家把吃春饼形象地叫做吃“龙鳞”。 5、吃“龙耳” 饺子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为吃“龙耳”。 四、节日手工 老师头戴自制龙头帽展示,老师带的帽子叫做龙头帽,好不好看?我们大家也来做一个好吗?(分发操作材料,幼儿制作展示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