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幼儿园里好事多》
教学理论依据: 乐器表演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中,5—6岁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衡量目标是,幼儿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在艺术活动中能与别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因此来说,跟音乐完整地演唱一首歌曲并且能分声部合唱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不是件难事。用一种乐器进行独立演奏对大班孩子来说是可以做到的,用三种乐器进行合奏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并不是不能完成,这需要孩子手、眼、脑的积极配合与协调,更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去引导和帮助。 教育实施策略: 1、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歌曲内容、节奏型图谱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幼儿。 2、通过视觉参与(看图谱)、运动觉参与(拍手节奏练习)、听觉和触觉参与(带乐器节奏练习)等多感官参与的方法,帮助幼儿丰富和强化对歌曲及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表达,调动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3、由齐奏到分声部集体演奏,使幼儿感受分声部合奏的音乐效果,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教师手势的基础上,能根据指挥做出相应的反应; 2、在熟悉图谱的基础上,能用三种打击乐器分声部合奏; 3、能协调一致合作表演,感受分声部合奏的演奏效果,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音乐《幼儿园里好事多》;串铃、单响筒、铃鼓等若干;ppt课件等。 教学重点: 能使用乐器协调一致地分声部为音乐进行完整演奏。 教学难点: 1、能较熟练地打出附点节奏“×。× │”; 2、能较完整地分声部合奏。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幼儿听音乐《幼儿园里好事多》进入活动室(椅子自然分成三组),老师带领幼儿玩游戏《神奇的手势》。 二、活动开始。欣赏音乐,听辨歌词,进行分声部表演唱。 1、欣赏音乐,听辨歌词。 歌曲中说了什么?(播放ppt验证歌词)。 2、集体表演唱,熟悉歌曲。 一起来跟着音乐表演唱(可加入相应动作)。 3、分声部表演唱歌曲。 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表演唱。 二、分别选用不同乐器看图谱练习节奏型,尝试为歌曲伴奏。 1、认识节奏型,并尝试表现出来,着重练习“×。× │”。 ppt出示“0=停、×=走、=跑、×。×=绊了一下”节奏型,老师讲解示范。 2、ppt出示各种节奏型,并尝试表现出来。 分别出示不同节奏型,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3、看演示,认识乐器,分组练习。 ①、逐一出示乐器,介绍名称并进行该乐器的演奏示范和安全提示。 ②、请幼儿排队取自己感兴趣的乐器,根据乐器类别重新分组坐好。 三、看图谱,进行合奏。 1、幼儿听音乐,尝试演奏,教师指导。 2、教师指挥,幼儿听音乐进行合奏。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附:《幼儿园里好事多》乐谱 1=F2/4 │ 11 │3││ 小桌子谁擦的? 2│││ 小椅子谁摆的? 11 1│1│6│5—│ 一排排手绢谁洗的? .│35│ 0 0│1- │ 一件一件好事谁做的? │.1 1 1 │1 1│ . │5│ 你不说呀我不说,你不说呀我不说, │0│5050│ 1- │ 大家看了笑呵呵。 . 1 1 1│ 1 1│ . │ │ 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 │ 0│ 0 0 │1 │1 0│× 0‖ 幼儿园里,好事多, 好事多,嗨! 活动反思: 帮助幼儿丰富和强化对歌曲及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表达,调动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