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尝试唱歌曲中衬词部分,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理解“孤独”,知道在孤独时,可采取唱歌等积极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视频、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出歌曲 组织幼儿听歌曲《叨来咪》做律动,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吗?” 师: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他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 (二) 完整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 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名称《孤独的牧羊人》,让幼儿理解“孤独”的意思。 师:那你们知道“孤独”是什么意思?(寂寞、一个人、没有朋友、很忧伤、很可怜)那我们现在来听一下《孤独地牧羊人》这首歌曲,看看歌中的牧羊人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那样? 播放视频,听了这首歌后,你认为他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吗?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完整欣赏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快乐的。 没听出来,没关系,我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一个牧羊人感觉自己特别孤单,就来到山顶上唱歌“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歌声嘹亮,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就听到了这好听的声音,这时候城边的王子、挑扁担的农民、餐桌旁的人们、喝啤酒的人们都听到了他的歌声,这时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听到牧羊人的歌声后,也用相同的歌声回应他。 现在咱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但是是有任务的哦。(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最有趣、好玩?(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低音处、唱歌中声音等好玩。)为什么?好像在做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教师示范演唱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部分,请幼儿跟着学唱。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为下一个环节的对唱作好准备) (三)出示相应的图片,分段欣赏歌曲,知道快乐的方法 1.欣赏歌曲第一段。师随音乐贴牧羊人等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提问:这个牧羊人到底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快乐的)他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乐的?(通过歌声将所有人都吸引过来,用歌声给自己带来快乐) 2.欣赏歌曲第二段。师随音乐贴王子、农夫、餐桌、啤酒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谱跟唱衬词。 提问:牧羊人的歌声都把谁吸引过来了?他们都听到了什么歌声? 3.欣赏歌曲第三段。师随音乐贴小姑娘、妈妈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谱跟唱衬词。 提问:谁用歌声回应了牧羊人?怎样唱的? 4.小结。 你在孤独的时候,除了唱歌还会用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乐呢? (引导幼儿说出:可以开玩笑、看漫画书、看电视、跳舞、找好朋友聊天、玩游戏等多种方法来排除孤独。) 5.播放歌曲,师幼边唱边跳,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做一个快乐的牧羊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