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闪光的国粹---京剧》
设计思路: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让幼儿接触一点京剧,欣赏京剧的经典片段,制作京剧脸谱,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可以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活动目的: 1、 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 鼓励幼儿参与京剧表演和制作京剧脸谱。 活动准备: 1、 环境布置各种京剧脸谱。 2、 "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日常活动时播放京剧的录音带和录像带,供幼儿欣赏。 3、 彩纸、纸板、毛线等手工材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说说京剧。 1、 看京剧录像。 2、向幼儿简单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戏曲,只有中国才有,所以叫国粹。唱京剧的人要在脸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因为京剧好听好看,不仅中国人喜欢,很多外国人也很喜欢。 3、介绍京剧脸谱的名称、性格和特点。 如: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白脸代表狡猾;黑脸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活动二:学唱京剧。 1、 幼儿观看录像后回答,唱京剧的人脸上涂上各种漂亮的花纹,他们说话、动作、走路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2、放京剧录像带,让幼儿感受京剧曲调的优美,并跟着哼唱。 3、幼儿戴上脸谱,自由地表演。 活动三:画脸谱。 1、 观察京剧脸谱的颜色和花纹,区分红脸、白脸和黑脸。 2、幼儿画京剧脸谱。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 亮。 3、把画好的脸谱剪贴在纸板上,用毛线头当胡须和头发。 4、幼儿戴上自制面具做游戏《黑脸敲锣》。 玩法:黑脸一个,红脸、白脸若干。黑脸慢敲锣,红脸和白脸就开始走圆场步;黑脸快敲锣,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看谁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 效果分析: 当孩子们头戴自制的脸谱,脚下迈着不太娴熟的圆场,认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欢的一招一式时,他们都被这古老的艺术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剧场"中表演自己刚刚学会的京剧,还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学唱京剧------俨然一个个小戏迷。 活动延伸区域活动中设立"小戏迷俱乐部"。 教学反思: 我讲授了《我们的国粹》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运用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学生们了解了很多有趣的文化现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特别活跃。我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样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很有实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我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没有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课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多关注学困生,争取让孩子们在乐中学、玩中学。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多查阅资料,应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使孩子们学会更多的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