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去郊游手拉手》
活动目标: 1、了解手拉手剪纸的特点,知道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尝试用连续折剪方法表现相连的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 前期准备:已有剪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小朋友的经验。 2、 物质准备:范例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2幅、春天背景KT板3张; 《手拉手 去郊游》教学ppt; 剪刀、彩色长条纸、白纸等人手一份;胶水、抹布每组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春天情境,自由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色吧!你看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也都醒来了!春天可真美!看!一群小朋友去郊游啦! 2、欣赏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发现手拉手剪纸的美。 师:这和我们以前剪纸的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手拉手剪纸特点:以一个单独纹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排列。 欣赏连续纹样剪纸作品,感受手拉手剪纸的美。 3、演示ppt1,设疑: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 师:想一想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用什么折叠方法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幼儿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尝试折叠。(运用连续折剪的方法) (2)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幼儿表现手拉手的方法。 4、演示ppt2,解决疑问。 (1)师: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你成功了吗?,!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没成功?谁知道原因?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你是怎样做的? (2)演示ppt2,教师以小结方式解决难点。 小结:手拉手剪纸运用的是连续折叠方法,在画的时候,画的图案要到纸的两边边缘,和左右两边拉拉手,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才能手拉手连在一起。 5、幼儿再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大胆探索,并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6、师生共同布置 " 大家去郊游",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幼儿用剪纸:手拉手的好朋友丰富春游画面。 教学反思 亮点: 1.教学过程清晰,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开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幼儿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和剪纸常规。 不足: 1.课堂气氛平铺直叙,缺乏高潮。 2.教师教给幼儿“二方连续”剪纸方法的同时,要求幼儿剪固定的图形,约束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建议: 1.给幼儿提供的纸比例要得当,对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儿画人物时,可以先把纸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别画人物的头、身体和腿部。 3.老师示范画时,强调手指部不能相连处可用红笔标出以达到引起幼儿注意的目的。 4.幼儿在画人物时只要做到手指处不相连,其他部位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