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月亮》
活动目标: 1.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并初步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2.激发孩子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课件、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好听的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月亮姑娘最后穿上合适的衣服了吗? 师:为什么穿不到合适的衣服? 因为月亮姑娘的身体不断变化,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所以她总是穿不到合适的衣裳。 师: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探索月亮,月亮会发光吗? 师:月光从哪里来? 课件展示,小结:月亮是个不会发光的球体,也叫月球。太阳的光芒照到月球上,月球把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我们地球上的人能看到月亮。 二.演示实验 1.讨论:你们平时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课件展示 师:月亮有这么多的样子,在这张挂图中会在什么位子上呢?(幼儿自由猜想) 3.实验验证实验:一个教师当月亮,其他孩子当地球上的孩子。“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孩子观察演示实验。并验证猜想的结果。 认识新月、满月。 师小结:月亮亮面朝着太阳从新月开始,绕着地球转到满月,月亮越变越大。 三、幼儿操作 师:从满月到新月,月亮的变化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1.再次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朋友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操作。 2.检验幼儿操作结果,教师分析。 3. 运用课件小结。 小结: 新月到满月,月亮越变越大。满月到新月,月亮越变越小。 四、活动延伸 师: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用了多长时间?(一个月)月亮这样的变化一年有几次?(12次) 师:月亮还有很多的秘密,如月亮上有水、动物、人类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看书、查电脑、问问爸爸妈妈来了解,把你发现的秘密带来与老师、小朋友共同分享,好吗? 教学反思: 家长的配合意识有待提高,只有唐沁等几个孩子记录的很完整,很仔细,其他孩子的记录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讲述,参与的感官太少;还有一部分家长可能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发展无关紧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动配合,没有和孩子一起观察月亮,所以当老师让他讲述发现的时候,孩子无可奈何。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改变。 |
|